央广网北京4月19日音讯(记者 朱冠安)4月19日7时30分,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与人类跑者一起站在北京亦庄全程21.0975公里的赛道上。跟着一声枪响,全球首场“人机共跑”半程马拉松赛事正式开跑。
全球首场“人机共跑”半程马拉松赛事鸣枪开跑(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)
这场赛事由北京市体育局、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、中心播送电视总台北京总站、北京播送电视台、北京经济技能开发区办理委员会一起主办,约请全球机器人企业、科研院所、机器人沙龙、高校等立异主体的人形机器人参赛,不只为马拉松赛事注入了新生机,也敞开了人机协同竞技的新篇章。
人类与人形机器人一起穿行在“最美赛道”
本次竞赛选用人机共跑赛道的方式,人类选手赛道与机器人赛道共用,但分属不同赛区,这种方式对机器人而言,在环境习惯、地上应对以及通讯等方面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应战,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初次。赛场上,人类跑者与“钢铁跑者”从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动身,途经泡桐大路、文博大桥、通明湖公园等网红打卡地,终究抵达通明湖信息城。
人类与人形机器人一起穿行在“最美赛道”(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)
“要打造一条最美的马拉松道路。”北京经济技能开发区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李全说,机器人和选手们将在前行过程中,感受到“燕京十景”之一的南囿秋风在春季的异样景色,也能在文昌大路一睹各大企业的风貌,穿过梦境的泡桐大路,充沛领会“一城花海,两边紫韵”的景色。这一独具匠心的规划,完美诠释了科技立异与工业晋级的深度交融,更完结人文精神与天然之美的调和共生。
参赛者穿行在“最美赛道”(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)
初次长距离耐力测验 赛事成为人形机器人才能“试验场”
据介绍,这是人形机器人初次在敞开环境下的长距离耐力测验。每个参赛机器人须具有人形外观,完结双足行走或奔驰,制止轮式结构;操控方法可选手动遥控(含半自主)或彻底自主。参赛团队需保证机器人安全合规,严格遵守竞赛线路与规矩。
为保证更多机器人可以顺畅完赛,参赛团队在竞赛过程中可以替换电池,也可经过替换机器人以接力方式参与全程竞赛。赛道沿线还设置了多个补给站,供给电池替换、机器人保护及数智医疗等后勤保障服务。
身高1.2米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在竞赛中(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)
赛事除设置冠亚第三名之外,还设置完赛奖、最优耐力奖等系列奖项,并预备科技立异研制奖赏,鼓励机器人研制团队的立异打破。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明,“本次大赛咱们秉持‘参赛即成功,完赛即英豪’的理念,究竟这不只是一场竞赛,更是一个测验验证渠道。21公里的长距离测验以及不间断奔驰,对机器人的多项技能都是巨大应战。”
赛事经过动态路况与杂乱环境,可以全方位查验机器人在运动操控、环境感知和能源办理等中心技能才能,对其功用提出多维度应战:既要应对长距离续航,也要在坡道、转向等杂乱路况下完结灵敏运动。这也是很多机器人企业、科研院所等组织报名参赛的原因。
值得重视的是,为了习惯长距离奔驰,有的参赛机器人会选用特别规划。在替换电池环节,部分机器人具有不关机就能替换电池的特别功用,以此进步续航才能。在资料选用上,为完结更轻量化且更经用的方针,赛队也会进行共同规划。有些机器人还会选用穿鞋的规划,而有些则会在脚底装置耐磨设备,意图都是为了习惯特别地上情况。
最快2时40分42秒完赛 “天工Ultra”成为全球首个完结半马的机器人
10时11分,机器人选手“天工Ultra”冲过结尾线,用时2时40分42秒,成为首位完赛的机器人。这也标志着“天工Ultra”成为全球首个完结半马的机器人。
机器人选手“天工Ultra”冲线瞬间(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)
此次夺冠的“天工Ultra身高约1.8米、体重约55公斤,本年不只将时速从6千米/时提高到最高峰值速度12千米/时,还经过搭载“一脑多能”“一脑多机”的通用具身智能渠道“慧思开物”变得更聪明。
天工队相关担任人在承受采访时表明,“天工Ultra”经过无线领航技能完结跟从导航和长程途径规划,自主实时调整奔驰方向和速度,来完结马拉松赛事的奔驰。“咱们针对它的本体和一体化关节的安稳性和耐热性,做了比较好的提高,而且经过能耗系统的优化和快速换电的技能,让它能有更强的续航才能。在机器人的平衡性、步态规划、上下肢的和谐方面,也做了运动操控算法的提高,可以让它跑得更安稳、更灵敏,适用于杂乱的野外环境。”天工队相关担任人表明,关于本次赛事成果,团队以为“参赛即成功,完赛即英豪”。这是一次对技能的了解,也是一次关于工业化规划使用规范的探究。“期望经过这段时刻的尽力,可以在本次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果。”
机器人选手“天工Ultra”在竞赛中(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)
人机交互共交融作 未来工业开展新起点
上一年,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赛场上,人形机器人“天工”在起点为选手“加油打气”,还与参赛选手一起冲过结尾,成为赛事的一大亮点。本年,人形机器人赛队们“齐头并进、身先士卒”的盛况,愈加大放异彩。
梁靓介绍,人类应战马拉松是应战身体极限,而机器人跑马拉松则是科技和工业开展的新起点。这次竞赛致力于打造一个协作沟通的渠道,促进工业链上下游协同立异。
全球首场“人机共跑”半程马拉松现场(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)
当时,机器人工业已进入工业迸发期。北京经开区正全力打造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新城,已构成工业链完好掩盖、生态系统健全完善、使用场景敞开多元、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赋能四大明显优势。现在集聚了安川首钢、智同精细等机器人及智能制作生态企业300余家,打造了中心零部件+人形机器人、工业机器人、特种机器人、医疗机器人、协作机器人、物流机器人“1+6”工业系统。机器人工业链规划超百亿元,占全市的50%,是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工业集聚区和国际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会址。在具身智能范畴,亦庄首先布局以北京人形机器人立异中心为代表的立异渠道,落地以小米机器人、优必选等龙头机器人本体企业,以星海图等为代表的头部具身智能企业,清能德创、灵足年代等为代表的要害零部件企业,根本构成掩盖中心零部件、整机到使用场景的具身工业链系统。
从跑赢赛事到跑通工业链,这是对人形机器人行走、奔驰、全身协同、具身智能等才能的最佳查验场景之一。经过立异规划的专业规矩与人机协同机制的探究,可有力加快技能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国际,撬动人形机器人蓝海商场。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使用商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供给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顾客也可经过央广网“啄木鸟顾客投诉渠道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一切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络:[email protected]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咱们将追究责任。